地质博物馆室外展览初探

        随着地质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其己然成为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艺术观赏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有机体。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选址不当、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孤立、展陈信息过于专业化、展陈项目互动性不足等,在这种局面下,地质博物馆不能仅限于藏品的简单陈列,它需要根据自身藏品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展陈设计,以适应观众对博物馆陈列更加生动、更为灵活、更具趣味性的参观体验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src=http___youimg1.c-ctrip.com_target_0102i120008hwt02tD979.jpg&refer=http___youimg1.c-ctrip.webp(1)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来源:网络

1、为什么要室外展览?

长久以来,在普通观众眼中,博物馆陈列展览几乎等同于“场馆中的展览”及“有展品的展览”。 但随着社会发展, 观众素质的普遍提升及参观需求的不断变化,博物馆陈列展览作为一种有效传播知识的大众媒介,正悄然发生改变。 它不再是室内展示和展品展览的代名词,而是提供全方位文化展示的聚合体。这种展示不应受限于特定的空间范围和特定载体,而是勇于跳脱场馆和既定形式的桎梏,去寻求更大的展示场域,在给观众提供讯息和娱乐的同时带来多元文化感受。

img2

 南通博物苑的竹石陈列来源:陈心宇,2021

 

室外展览或户外或作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地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样具有很好的体验感。室外展览拥有天然的户外优势,而地质标本同植物、动物、森林一样,也属于户外的天然物,完全可以借鉴文物博物馆的展示手法,创建标本户外展示的模式。

国内有许多类似的地址标本室外展览,如: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南通博物苑室外陈列有大铁佛、大型石刻等;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大标本园,集中展示了国内156座矿山的矿石标本;烟台自然博物馆的室外钟乳石景区、硅化木林;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地宝藏”标本园等。

 

IMG_256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室外钟乳石景区来源:网络

 

IMG_256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硅化木林来源:网络

 

2、室外展览的特点及优势

2.1展览形式灵活

作为室内展览的有效延伸,得益于优越的场地条件,室外展览能以更为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观众。无论是简单易读的图片展览、流光溢彩的灯组展示,还是高雅宜人的精品园艺,抑或抓人眼球的活态展演,均充分反映出室外展览突破室内展示单一性、场地局限性,形成一种极具形式美、动静 结合的时空艺术表达形式,给观众带来多元文化体验。

 

2.2展览内容丰富

        相较于空间受限的室内展览,室外展览不受层高、狭小空间因素影响,在展品选择和内容创造上更具优势。 博物馆展厅层高与展品体量、展厅面积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展品较高、展厅面积大,需要的展厅层高也较高,使之形成一个相对舒适的观展环境。针对高体量的展品,如恐龙标本、地质仪器模型等,选择在空旷的室外进行展示,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展品之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打造不同风格的展示区域, 提升展览形式美感, 扩充展览内容。

 

2.3受众更广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受到多方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将博物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游览休憩之地。更多的博物馆跳出以往的单纯馆舍范围,形成“馆舍+园区”的博物馆新模式。而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园区,有效延伸室内展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文化精准传播,已经成为当代博物馆展陈研究的一个新内容和方向。

img5

 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来源:网络

 

3、室外展品的选择

室外展览由于灵活的形式以及相对扩大的场地,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经费,以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多数以公益性为主,并无多余经费,甚至时常面临经费短缺的尴尬状态。除此之外,天气影响也尤为重要。天气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游客参观质量, 也对展品的陈列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的展品因为年代久远,容易损坏,不适宜在室外展区设展陈列。因此对于室外展品的选择也有更强的针对性

 

3.1建筑环境类

例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周边设置了两大室外露天博览区。西面为古生态景观复原区,种植了一些在地质历史早期就出现的、目前仍遗存的植物“活化石”,如:银杏、水杉、水松等,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展示恐龙等古生物的仿真模型,还原其生活场景。南面为大型地质实物标本景观区,展出煤炭、赤铁矿、黄铜矿、叠层石等大型矿物岩石和桂化木、珊瑚等巨型观赏性化石。

 

7ca398d50447493e9c3d53b5230a2b70_483x216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室外展区来源:网络

 

3.2不易腐蚀的模型类和雕塑类

例如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外的恐龙雕塑及模型;建川博物馆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制作塑造了 200 多名 1931 年至 1945 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IMG_256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来源:网络

 

img8

 建川博物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来源:网络

 

3.3体验式展陈设计

        虽然体验式展陈设计主要被运用于室内展陈空间,但体验式场景描绘的故事背景可能是在室内环境,也可能是室外环境,因此从空间对应关系来看,将体验式展区设立在室外展区,是具有充分的可行依据的。体验式场景会作为室外景观中的一个节点和视觉中心,吸引观众去体验游玩达和观赏;当体验式展区营造的是室外场景的时候,体验式场景因具备地域特性又能和周边的观景设计呼应和融合,形成无缝衔接,体验式场景能够帮助博物馆在室外展区创造出更加具有形式感和地域特性的景观。

img9

 塔尔国家博物馆来源:网络

 

总之,无论是常见的恐龙模型展览,还是以创意灯组、活态展演等形式为载体的新型展览,博物馆室外展览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教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在展品选择、陈列设计等方面做出充分思考,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展览与博物馆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取得“1+1>2”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心宇. 民间博物馆室外体验式展陈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圆祥博物馆为例.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2、胡远超.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建役定位与展示思考. 安徽地质. 2008, 9: 236-240.

3、田湘萍. 博物馆室外展览的探索与思考——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 (3): 5.

4、王言. 地质搏物馆的内外展示空间设计初探. 安徽大学. 2016.

5、于明凤. 广西博物馆室外展示特色表演的现状与发展//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2013.

6、 张超, 薛沛霖. 室外地质博物馆初探——以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地宝藏”标本园为例. 地质勘探. 2022, 1: 92-94.

专注地学文旅事业 · 共创地学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