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地学旅游?

 

IMG_256

梅里雪山来源:网络

 

1、为什么要发展地学旅游

地学旅游是由陈安泽教授在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地学旅游是以地学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科学素质、 满足游客身心愉悦为宗旨,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 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

也就是说,地学旅游是从地学专业角度研究并探讨旅游领域的现象及问题,用地学旅游的理念充实提升旅游学术理论,增加旅游学的含金量,用地学的科学思维引领旅游业新一轮的发展。

据统计,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 GDP 的综合贡献占比达11.04%,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行业专家认为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几十年大旅游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学旅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地质公园在贫困地区已形成新的经注增长点,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活力。2015~2017年,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中发展的地学旅游共接待游客16.2 亿人次,门票收入达396亿元,旅游总收入3926亿元。实现直接就业10万人,间接就业100万人,其中近10万人是贫困人口。

旅游行业离不开地学旅游资源,地学旅游资源的特色才使各地旅游景点具有独特性,也是景点形成唯一性及含金量的重要条件

IMG_256

乔戈里峰 来源:网络

 

2、发展地学旅游的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需要明确认识到地质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且不可移动,无法实行异地保护,一旦遭到破坏便不能复制还原,其内涵的价值也会受到损失。但地质遗迹也同一般旅游资源一样,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可被重复利用,具有可持续性。因而,在将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时,必须将保护性作为第一原则,合理开发,在不破坏地质遗迹、不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过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发掘地质遗迹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科研科普价值,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MG_256

锡林郭勒大草原 来源:网络

 

2.2独特性原则

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仅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基本旅游需求,还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自然与人文景观特点,推陈出新,构造出自身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地学旅游不仅仅是观山玩水,在对其开发中要为旅游者提供自由活动甚至自由创造的空间,而特色性就更需要融入体验项目中,不仅要保持资源的原始性、民族性,还要有创意性,在展示当地特色的原始风情时还能不断创新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2.3协调原则

旅游业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及变化的规律。地学旅游的开发涉及到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社区人文环境、客源市场、投资与收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等多个方面。

这注定了地学旅游开发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统筹全局将协调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工程建设,协调外来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确定客源市场制定宣传方案,平衡资金投入与经济收益等统统纳入前期的规划建设方案之中

2.4管理性原则

    除了对地学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地学旅游资源的后续管理也非常重要,这是地学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地学旅游的发展,不是指人为地去对景区、景点进行过度的包装和美化,而是在原有的地学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适当点缀,从外部上配备专业的地学旅游解说系统以及基础设施配置,从内部上在保护地学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持续性发展,保持地学文化的永续传承。

海陵岛

海陵岛 来源:网络

 

3、地学旅游的发展途径

3.1重塑地学旅游的认知

(1)深度挖掘地学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地学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资源,它基于地球,成于科学,文化内涵是它的本质,它反映着地球上的山水、沟壑、峡谷、地层等景观都蕴含着它的地质科学文化、地域景观文化以及人文景观文化。

各种地质科学文化、地域景观文化因为是地球演化自然而来的,其蕴含的自然成因的科学知识,成为了旅游者学习地学知识的现实载体。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历经了地质内外力推成、风水改造、旅游观赏、游人思想影响等阶段,每个环节都在逐步递进逐渐形成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正如其中的社会文化性从无到有,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景观文化,无论时间如何消逝,它的文化是永存的,反映出人与地的紧密关系。

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地学旅游资源,引导地学旅游景区(点) 的二次开发

要制定地学旅游景区(点)的评价标准,形成有区别的多类型指导性的评价标准。现有的标准是一个模糊的大统一标准,没有分类分层级,科学性不足,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另外,从地学旅游景区景点选址、规划设计到运营营销管理,都需要全新的地学资源开发思维及理念。

IMG_256

野柳地质公园来源:网络

 

(2)地学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措施

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要发挥园区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地学旅游开发,引导区开放式、无边界整合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为居民营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根据各市的地学资源以及旅游发展条件的成熟度进行有主次、有重点的旅游空间规划,加大省市县镇(村)的地学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扩大影响力,从点到线再到面来逐步扩大区域的旅游发展。

 

3.2创新地学旅游的模式

(1)依托优级资源发展主题地学旅游(纵向)

全国的地学旅游资源数量多,优级的地学旅游资源极具代表性,而其余小体量的同类资源容易被忽视或者是仿照式开发,比较浪费资金,也未形成品牌。因此差异化构建地学旅游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强调旅游产品向立体化,向主体化、精品化、中高端化等深度化方向发展。

(2)“地学+”的融合发展(横向)

地学旅游是“地学+”的概念,是一种科学旅游,是地学通过拓展服务领域,最终融入旅游的一种旅游方式。地学旅游的关键点正是如何与传统旅游相融合又独具特色,突出“地学品牌”,形成地学旅游的全产业链,因此把地学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基本的六大业态中,即“吃、住、行、游、购、娱”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地学旅游资源难以转化成旅游产品的问题。

昌黎黄金海岸

昌黎黄金海岸来源:网络

 

3.3保障地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1)地学旅游的人才培养

虽然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办了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但大部分都是紧跟时代发展而开办的大部分院校只重视管理方面思维的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还较为浅薄,更别提专业性更强的地学旅游。

目前地学旅游人才匮乏是制约地学旅游发展的瓶颈。不但缺少高层级地学旅游专业管理、设计、规划人才;而且更缺少具有一定地学基础知识,能设计各类地学旅游产品解说的人才。

 

2资金的保障

地学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单独依靠部委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建设地质公园已经成为过去式,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组织多方力量参与,组建科研支撑、投融资、行业服务、招商引资、管理运营一体的联合开发机构,将资金与管理前置,解决地方政府开发运营难题,才能保障地学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前一阶段支撑地学旅游快速发展人口、投资、资源红利,正在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在明显减弱,资金成本在明显上升,资源开发约束日益增强,旅游业的整体运行成本在抬升;在发展机制上,仅靠政府或企业一方,资源、用地、价格、金融等往往无法协调。而要想打破现状,要进行跨界整合,组建联合开发机构。只有整合目前行业内外优势资源,建立以融合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动能,才能有效的解决资金难、发展慢的难题。

藏布巴东瀑布群

藏布巴东瀑布群来源:网络

 

总之,中国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细分正在加速,而地学旅游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告诉人们这里的风景为什么与众不同从而激发人们对地球科学的热情而如何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地学旅游,是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的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文. 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带动10万贫困人口就业. 农民日报.2018.

2、郭昭. 榆林麻黄梁地学旅游资源评价及其保护与开发. 西安科技大学.2018.

3、何小芊, 刘策.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 山地学报. 2019, 37(4): 602-212.

4、侯满平,曹秋香. 地学旅游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剖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47(04): 30-34.

5、李斌瑞. 恩施州地学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研宄.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6、李倩, 姚建中, 李琳, 易告文. 世界地质公园撬动绿色经济.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 3: 1-4.

7、厉子龙, 金平斌, 朱孔阳,等. 旅游地学的新定义、现状和发展战略的思考[C]//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 2016.

8、吴桂武. 地学旅游对促进铜仁全域旅游的作用研究. 知行铜仁, 2019,(3):29-34.

 

专注地学文旅事业 · 共创地学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