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互动设计研究——以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为例

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互动设计研究——以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展览发展到今日,已不仅仅是对展品进行简单的罗列。许多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体验式展览的重要性,在设计中会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重视观众的心理感受和变化。通过结合感官知觉经验、记忆的影响,来调动观者多维度的感官参与度;采用艺术化的手段对空间进行处理,通过声光、造型以及不同材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对观众的感官系统进行刺激,以期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1、互动设计

展示设计中的互动即是参观者、展品与展示空间三者产生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这个关系看,互动设计是调和参观者、展品与展示空间的催化剂,以进行完整的信息输出为目的,使三者彼此之间能够顺畅交流,是一种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良性学习载体,是一种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手段,包括音乐、图案等。

想让观众对展品进行有效感知体验,仅仅重视视觉方面的互动是绝对不够的,由于人依靠整体感知来进行认知,因此综合利用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才能完成一个整的感官体验,在人体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并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使观众获得持续时间更久的记忆。

IMG_20230511_084750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2、多感官体验

感官指的是眼、耳、鼻、舌、身体等人体接收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这些器官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系统。多感官体验的含义为借助感官或主观体会来接受经验性内容,同时引起观众感情变化的一种行为活动

一个好的博物馆不在于它里面的高科技运用有多少,而在于参观者被引起的兴趣、能记住馆内的内容有多少。互动的直接目的在于引起观众兴趣,让观众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观展体验,而所传达的信息被观众接受继而形成记忆保留,并在合适的时机能够重新读取利用是互动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博物馆所想达到的教育效果

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频繁,我们现在已知的前端技术在一段时间后终究会被新技术淘汰,但基于感官的互动方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对人产生影响。

IMG_20230511_093756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3、多感官体验博物馆

随着博物馆感官史的不断书写,多感官在展览中的功能也随之变化或扩充。多感官的运用就其功能方面来看可以有各异的手段与方法,而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五种方式。

3.1制造沉浸感

多感官的添加可以提升博物馆观众的在场感与沉浸感或是亲历感,这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但感官的运用与搭配需要与展览语境相吻合,这能让观众切实地感觉到自己身在展览中,形成更完整的印象与更强有力的参观记忆

3.2激发情感

诸多感官都与情感紧密相连。视障人士通过触摸绘画、感受材质,在引发联想的基础上,激起一种久违的情感联结;在特殊历史场景中添加特定气味引发消极情绪,诸如厌恶与恐惧;展览中一些气味或者食物触发对母亲的思念等。多感官的运用可以加强展览的情感震慑力,营造一种真实感,同时其也能够帮助建立个人与展览内容的联结

IMG_256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来源:临朐县博物馆

 

3.3年代回忆

某些影像、声音、气味等能够代表特定年代,作为记忆回溯的工具,帮助观众触发特定时代的记忆。这种用法主要针对特殊年龄段的人群,一般是具有共同集体记忆的同代人。通过标志性且具有年代感的感官运用,如留声机的声音、特定年代的电影、特定食品包装等,来创造怀旧气氛。

3.4辅助教育

感官教育作为重要的儿童及青少年学习手段,直观而易懂,尤其在自然科学教育上具有很好的说明作用并帮助理解记忆。触摸及气味的学习项目与设备作为博物馆教育项目及展览的重点发展对象,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卓有成效。如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自然史博物馆中的教育空间成为青少年科学学习的第二课堂,这里提供各种动手做的科学教育项目,同时十分强调感官教育,包括触摸头骨、嗅闻昆虫的气味、制作标本等。该空间与展览相辅相成,同时又作为中小学校教育的补充,成为一个典型的多感官教育空间。

IMG_256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来源:临朐县博物馆

 

3.5导引导向

一些感官元素在特定位置作为标记出现,提振参观兴趣。这特别适合一些展线较长、空间大的展览;也有一些是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如2017年台湾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推出的“森林与我——永续、岁月、人间特展”,在展览入口的地面设置树皮质地的地板,观众进入展厅便会感受到树皮凹凸不平的特殊粗糙质地,这成为提醒和导引观众的隐形指示牌。

IMG_256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来源:临朐县博物馆

 

4、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多感官互动体验

山旺生物群(Shanwang Fauna):是在我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村发现的一系列古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已发现各类生物化石十几个门类600多属种。植物化石有真菌、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及藻类,以枝叶最多,多数保留原有颜色,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是20世纪末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中新世时期之空白,成为中国鸟类化石重要的产地,被誉为化石宝库。山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开拓了古生物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探索我国华东北部地区中新世动物群,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山旺化石藏于硅藻土页岩内,该处的硅藻土沉积厚度约为25米,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古人形象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

IMG_20230511_090758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4.1营造多元化的视听感受是展览基础

人们的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系统,有效接收外界信息的比例分别为视觉60%、听觉20%、触觉15%、其余5%。不难看出视觉和听觉在人们接受信息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远近和细节等。而听觉对时间的解析能力更加精细,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所看到的展品以及外界环境。

在表现一些重点展品背后的地质历史时期时,往往采用半景画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场景复原,半景画是一种半真实、半虚拟的展示,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画面,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制造动感真实的视听效果,为观众展现出接近真实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如同置身于画中。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山旺植物群场景复原,整个场景呈环形设计,采用半景画和植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墙面复原图和环绕立体音频,让人仿佛置身于中新世地质历史时期,感受当时生物的生活环境。

IMG_20230511_085227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此外,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设置山旺生态场景小孔窥镜互动展示,观众可选择山旺动植物场景进行互动观看,窥镜内容可为错层复原图场景。通过互动观察,增强观众体验感。

img9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山旺生态场景小孔窥镜来源:北京一彩

 

听觉设计上,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设计听1800万年前山旺动物的声音(蚊、蝇、鹿、鳄鱼、鸭、蛙展项,每个展柜顶部单独播放动物音效。以展板形式,拿起听筒按下对应动物下按钮,动物图标变亮,同时听筒会有动物的声音传出。使那些“活在1800万年前”的生物“活”了过来,充分地展示了古生物之美。

IMG_20230511_084936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听1800万年前山旺动物的声音来源:北京一彩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当代展览中作为沉浸式展览体验的主要手段,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前者带给观众互联网上全方位的游览与体验,后者通常与单个展品紧密结合,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来呈现展品信息。它们都能为文本描述补充信息影像和图像,从而提供缺失的情境和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移情入境。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利用AR技术进行数字互动,让游客与1800万年前的山旺生物群的生物们合影留念。

img12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AR数字互动来源:北京一彩

 

4.2利用气味触发情境转换,增强体验深度

嗅觉让我们的感知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多元。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杰伊·戈特弗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感觉中,气味感觉是最敏感,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我们用鼻子去感知气味,不同的气味在我们的大脑留下不同的记忆,这是因为嗅球(Olfactory Bulb)和负责记忆的海马区(Hippocampus)还有负责情感的杏仁核(Amygdala)的脑区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当你闻到一个气味时,你就会把这个气味和记忆联系起来。人们可以自行通过嗅觉来构想客观事物,展厅中可以配合陈列或构建与嗅觉相对应的展品原料、场景,融合嗅觉、味觉感知,唤醒相关记忆,引导公众的情感、认知走向。

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在展览中设置山旺几种现生依然有的木材,让观众闻不同的气味,观察树木的特性。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心理产生一些轻微的情绪反应,提升观众的参观兴致。帮助观众理解树木的同时将人带入到森林树木的另一个空间维度之中,引发情感共鸣。

IMG_20230511_085955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4.3触感互动增加参与感和体验值

触觉互动项目能加强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联系。在传统展览中大多数展品由于其珍贵性必须被保护起来。所以,触摸在展览中一直以来也是不被允许的。不过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展览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和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复制出展品以供观众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通过触觉显示屏、多点触控桌等产品的使用,可以将展品生动有趣地结合到屏幕之中。观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就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深度。

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设置了山旺植物拓画互动,观众可选取山旺明星植物做导光台,同时多人绘制互动。通过触摸描绘,观众可以直观地观测到植物叶子的形状和结构,观众可以通过识别山旺植物叶子类型(木质模型),了解山旺古植物知识。

IMG_20230511_090212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山旺植物拓画来源:北京一彩

    

总之,多感官体验正在21世纪的博物馆重新发挥作用。博物馆从“单一感官展示”的场所正逐步发展为多感官体验式。重视调动观众的多重感官,从而构建想象与联想,有效地加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参与者在展示空间中获得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这种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互动设计在当下已经是一种趋势,未来也定会因其独特的功能特点而影响博物馆的展览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段磊. 基于感官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研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 (16): 102-105.

2、       李天辰. 博物馆互动体验设计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2016.

3、       孙金龙, 黄建成. 联觉现象触发的多感官体验: 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中的新趋势. 美术大观. 2022, (8): 146-148.

4、       王思怡. 多感官体验在博物馆展览营造中的理论与运用——以浙江台州博物馆“海滨之民”展项为例.东南文化. 2017, (4): 121-126.

5、       王也. 试论自然博物馆中的互动体验展示. 中国民族博览. 2020, 4: 210-211.

6、       吴伊娜. 基于混合现实体验的科学博物馆交互展示设计研究. 东南大学. 2022.

7、       钟言欣. 从感官体验看欧洲博物馆的互动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8、       张英. 浅析展示设计中的多感官参与.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7, (23): 62.

 

专注地学文旅事业 · 共创地学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