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学文旅名城?

什么是地学文旅名城?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大旅游时期。大旅游时期,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玩”、“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转变为自然观光、科普教育、生态疗养、寻奇探险、历史人文、工业艺术等多种需求并存。全国各个城市也开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城市文旅资源,使文旅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重要目标。

IMG_256

 合肥市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景色。来源:新华社

 

1、地学旅游

地学旅游是由陈安泽教授在20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地学旅游是以地学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科学素质、满足游客身心愉悦为宗旨,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

也就是说,地学旅游是从地学专业角度研究并探讨旅游领域的现象及问题,用地学旅游的理念充实提升旅游学术理论,增加旅游学的含金量,用地学的科学思维引领旅游业新一轮的发展。

据统计,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 GDP 的综合贡献占比达11.04%,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行业专家认为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几十年大旅游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学旅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地质公园在贫困地区已形成新的经注增长点,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活力。2015~2017年,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中发展的地学旅游共接待游客16.2 亿人次,门票收入达396亿元,旅游总收入3926亿元。实现直接就业10万人,间接就业100万人,其中近10万人是贫困人口。

旅游行业离不开地学旅游资源,地学旅游资源的特色才使各地旅游景点具有独特性,也是景点形成唯一性及含金量的重要条件。

IMG_256

 济宁市微山湖旅游区荷园景色来源:新华社

 

2、文化旅游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许多讨论,但文化旅游的定义仍然不统一。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主要观点:第一,文化旅游是旅游的类型之一;第二,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第三,文化旅游是一种创新意识;第四,认为文化旅游是人们为了获取和满足文化需求而离开长期居住地,前往文化旅游地的活动;第五,认为一切旅游都是文化旅游,任何旅游活动都包括文化活动。

本文对文化旅游理解为:通过旅游达到感知、理解、观察人类自然文化具体内容的目的的行为过程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8 % 。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摆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021年伊始,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联合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内的六大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320个文化旅游投融资项目,计划给予入选项目6194.1亿元的总投资和2325.4亿元的融资支持。这一措施充分体现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地学文旅顾名思义就是地学文化旅游,是一种以地理景观,特别是地质地貌景观为目的物,旨在满足旅游者对地球发展演化规律及地质遗产形成原因及过程的好奇、兴趣与求知的旅游活动。它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学+”的概念,是地学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最终融入全域旅游的产物。

IMG_256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畔三峡竹博园内的小微湿地景观来源:新华社

 

3、地学旅游的发展

我国地学旅游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但是以旅游为主线的地学著作,应首推《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堪称我国古代研究旅游地学的鼻祖。而现代地学输入我国之后,老一辈地质、地理学家在有关著作中,已涉及许多名山大川的成因解释。解放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报刊上也偶见山水风光的地质科普小品。这是地学旅游的萌芽阶段。

直到1985年诞生旅游地学这一名词,最早是由陈安泽、李维信首先提出来的。在陈安泽等的倡导下,1985年5月建立了“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委会)”,旅游地学名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会建立后即着手创建旅游地学学科,在陈安泽的领导下,走“实践—理论—再实践—创立、提高、完善旅游地学学科”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的面世,为开展地学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地学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系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引起旅游供给侧和旅游需求侧的广泛喜爱。同时,我国还创建了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指导地学旅游发展的旅游地学学科,地学旅游进入全面提升和加速发展的阶段

现如今,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地学旅游资源,据 2018 年底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旅游景区绝大部分都与地学旅游资源直接或间接相关,离开地学旅游资源很难发展旅游业。

由此可见,发展地学旅游可以开拓新的旅游事业及旅游产业领域,学术方面可以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产业上可以促使一批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升级转型,经济上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IMG_256

 白鹤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湿地中栖息觅食来源:新华社

 

4、地学文旅名城

地学旅游名城是指在中国境内,以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或地学科普设施资源等为主要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地学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并有较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城市。其涵盖了具备研学旅行、生态旅游、科研科普、自然教育、自然游憩、科学考察、自然休闲度假等各类地学旅游供给能力的地区。

5、创建地学文旅名城的必要性

5.1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旅深度融合是中国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文旅融合的重点在于融入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品牌、新技术,其优势在于产业链有效延长、旅游产品拓展、产品形态升级,从而使旅游经济在新用户、新需求、新消费、新场景、新体验等维度获得提升。以地学文化为核心的地学文旅名城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立足城镇在彰显地学旅游特色的同时,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通过研学旅游等形式,推广科学旅游,将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起来。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旅游景区缺内容、游客缺体验、文化缺载体的痛点。同时还可以引导旅游业向“科技+旅游”方向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

IMG_256

 武汉涨渡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色彩斑斓来源:新华社

 

5.2获得差异化品牌优势的需要

许多城市现有的旅游资源在国内乃至省内并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定位模糊,品牌识别度低,资源挖掘不足、产品特色不足,资源缺乏整合。

建设地学文旅名城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城镇旅游可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地球46亿年的演变, 不同区域地质环境背景不同,地质遗迹作为地球演化的记录者存在时空差异性,以地学旅游的角度来建设地学文旅名城可有效避免同质化。同时,绝大多数旅游产品都能够和地质遗迹资源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旅游地学文化融入自然生态资源、 农耕文明资源、民俗文化资源, 有机地形成旅游资源综合体。此外,还可以结合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自然公园获得联合品牌效应,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从而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Cacapava_unesco_global_geopark_Brazil_SegredoGeosite_ccCaçapavaGeopark(1)

 卡萨帕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巴西)来源:UNESCO

 

5.3推动城镇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

目前,产业融合是城镇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渗透性和融合性, 与其相关行业超过110个。通过实施“旅游+”战略,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等角度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使旅游的功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通过做大做强旅游业,可有机整合区内资源和融合发展相关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巩固夯实第一产业,带动旅游商品加工等轻工业体系建设,在橫向上打破产业间壁垒,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Lavreotiki_UNESCO_Global_Geopark_Sanctuary_Poseidon(1)

 拉夫里奥提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希腊)来源:UNESCO

总之,虽然目前全国的地学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地学旅游的科普解说体系的质量和效果有所提升,地学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也大幅提高,但还没有一个可以容纳发展地学旅游的产品来进一步实现城镇旅游发展。希望地学文旅名城建立,可以为地学旅游产品开发、地学旅游人才培训、地学旅游宣传及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示范奠定基础,形成以地学旅游研学基地、精品线路、重点地学旅游区、地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地学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相融合的地学旅游产业城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地学文旅名城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安泽. 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 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 地球学报. 2016, 37(5): 535-561.

2、 郭贞梅.云南地学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研学产品开发研究.云南师范大学. 2022.

3、侯满平, 曹秋香. 地学旅游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剖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9(4): 5.

4、 姜文婧. 中国文化旅游消费分层研究. 湖南大学. 2021.

5、厉子龙, 金平斌, 朱孔阳,等. 旅游地学的新定义、现状和发展战略的思考[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 2016.

6、刘顺伶, 边庆年, 康乐. 旅游地学视阈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探究. 知识经济. 2018, (19): 46-48.

7、秦璇.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6(3): 2.

8、邱兵, 胡丽, 刘汉武. 旅游资源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可行性分析. 有色金属设计. 2023, 50(1): 5.

9、吴桂武. 地学旅游对促进铜仁全域旅游的作用研究. 知行铜仁. 2019, (3): 29-34.

 

 

专注地学文旅事业 · 共创地学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