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球科学旅游解说服务系统的新理念

构建地球科学旅游解说服务系统的新理念

 

解说( Interpretation) 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为解说系统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及教育资源基础。本文在界定分析解说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提出自然保护地解说服务系统构建理念

IMG_256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来源:网络,摄影:范建中

 

1、解说的由来及概念

美国自然保护先驱约翰·穆尔( John Muir) ( 1896) 曾说过,“我要解说岩石的成因,学习洪水、暴风以及雪崩的自然语言,熟知冰川和荒野的交替,尽我所能地贴近自然世界之心”,他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推动的徒步向导就是解说的雏形

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和探险家埃诺斯·米尔斯( Enos Mills) ( 1920) 撰写的《自然探险指南》( Adventures of a Nature Guide) 是最早关于解说的专门书籍,他所倡导的自然保护宗旨推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建立。

1957 年国家公园解说事业的创立者弗里曼·提尔顿( Freedman Tilden) 出版的著作《解说我们的遗产》( Interpret our heritage) ,第一次对解说进行科学定义:解说是一项旨在使用最原始的实物,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及相关解说媒介来揭示事物存在价值与相互关系的教育活动,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

Freeman_Tilden

弗里曼·提尔顿(Freedman Tilden)源于:维基百科

 

关于解说的概念众说纷纭,各持其理,国外解说的发展源于老师对青少年游学过程的说教和探路者为后人提供的导引信息。国内大规模的解说多源于以创收为目标的入境旅游活动所提供翻译与指引服务。

国外作者

概念

国内作者

概念

Tilden

解说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的教育活动

张明洵

解说是透过媒体和原有事物使游客启发事物意义和关系的教育活动

Sharpe

解说是公园、森林或其他类似游憩区中为游客提供的一种服务

吴必虎等

解说是运用某种媒体来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Prentice

解说是让受众更了解某地并促进其产生对该地积极的保护态度的过程

许世璋等

解说是在传递咨询的基础上启发人们积极态度和行为的一项活动

Beaumont

解说是向人们传达一个地方或物体的意义的过程

张立明等

解说系统是借助各种传播媒体将资源等相关信息传给受众的过程

Benton

解说是协调访客行为和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

邓明艳等

解说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身与环境的一种交流方法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NAI

解说是一个以任务为基础的交流过程,在观众的利益和资源内在的含义之间形成情感和智力的联系

赵敏燕等

解说系统是实现资源、受众、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手段

Interpretation

Australia,IA

解说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手段,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和环境

林效贤

解说是将某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和环境经由各种媒体或活动方式传达给受众的过程

Apps 等

解说是激发参与者思考从而影响其情绪反应的手段,并利于实现游憩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付晶等

解说是通过解释与交流过程激起游客主动学习的活动,并具有亲身体验和交流联系两个重要特征

国内外解说的概念据:柯祯等,2019

 

本文认为,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保护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说能够通过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帮助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解说而理解,通过解说而欣赏,通过欣赏而保护。

f27322b10681c54ef009382b92053a17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来源:网络

 

2、构建地球科学旅游解说系统的新理念

而如何通过重新构建解说服务系统来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功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2.1重构解说体系的4个原则

一是以实现自然遗产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为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在体验自然过程中完成自然教育,塑造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二是以严谨的地球科学知识体系内容为解说核心深化自然保护地的全方位公众服务关系。

三是以大众认知度创意解说主题,解说的内容既要专业又要不专业,依据大众的知识结构考虑解说语言的表达艺术。

四是以公众愉悦体验需求为导向,提升公众对自然教育的参与度级满意度,从而构建自然科普教育解说的新生态,赋能于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供给的全过程。

IMG_256

青龙湖湿地公园来源:网络

 

2.2重构解说体系的8个新功能

现在,大部分自然保护地也都在做解说体系的建设,然而由于很多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偏离,解说内容的不规范,解说功能的单一性,极大制约了解说体系的建设和环境教育与保护的功能。因此,重构的新时代自然保护地解说体系需具备以下8个新功能,把相关功能整合统一,纳入解说体系来重构,八种功能分别是管理功能、科普功能、教育功能、体验功能、交流功能、保护功能、经济功能、形象宣传功能。

 

2.3重构解说内容与形式的3个层级

自然知识科普,即自然科学的科普教育。通过与媒体、学校等不同平台的合作,向公众、学生等不同受众传播自然知识。

自然价值科普,即保护自然资源的科普教育。利用自然价值科普的契机,社区居民重新认知自然资源的价值,从而自发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观念科普,即与自然同在的科普教育,使游客理解自然,在体验自然,从而获得环境知识,进而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IMG_256

西双版纳国家森林公园来源:网络

 

2.4重构解说内容的“四念”目标

“概念”——科普知识性的解说。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充分认识了解自然资源系统中各部分知识关系,以系统自然资源理论为基础,才能形成科学的自然资源科普体系,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

观念——自然资源科普的正确观点。要建立以科普进行教育,以教育进行保护的观念。科普不仅可以把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向公众普及,还激发人们拓展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利用丰富的自然自然教育公众,增长其知识、扩大其视野,培育其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形成从源头上保护自然资源的模式。

“理念”——自然资源科普行动的理论。要建立自然资源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在于:一是深透阐明了人与自然生命过程之根本;二是需要把握因时因地而异与因地制宜;三是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因此,建立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科普教育的自然资源科普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信念”——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自然资源科普的源泉。我们更应该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用信念这个认识论的最高层级,去实现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的主要目的,迎接自然资源科普新时代的光临。

IMG_256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来源:网络,摄影:袁晓天

 

总之,自然教育是自然保护地的重要功能之一,解说体系是提升自然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解说来说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新阶段,结合服务和管理为核心目标的实际需求应积极完善升级。在重新构建自然保护地解说体系基础上,新理念的产生及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TILDEN F.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Chapel Hill, 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57, 60-97.

2、 付晶, 高峻. 解说缘起、发展与研究方法进展. 旅游科学. 2017, 31(1): 10.

3、柯祯, 刘敏. 旅游解说研究进展与差异分析. 旅游学刊. 2019, 34(02): 120-136.

4、陶伟, 杜小芳, 洪艳. 解说: 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 旅游学刊. 2009, 24(8): 47-52.

5、王辉, 张佳琛, 刘小宇, 王亮. 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为例. 2016, 31(5): 119-126.

6、张佳琛. 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2017.

7、张婧雅, 李卅, 张玉钧.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的规划管理及启示. 理论研究. 2016, 144:170-173.

8、赵建昌. 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以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7): 4091-4093.

9、赵敏燕, 董锁成, 崔庆江, 李泽红.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研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 3: 97-100.

专注地学文旅事业 · 共创地学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